任何年龄都可能发生,警惕这种全身痛!
在纪念国际纤维肌痛关爱日的时刻,首届“中国纤维肌痛共病管理云端高峰论坛”如一颗闪耀的星星在医疗领域的夜空中闪耀光芒。会议的重点,如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专家樊碧发教授所言,聚焦在一种常见的慢性疼痛性疾病纤维肌痛。
纤维肌痛,这个看似冷僻的医学名词,却悄悄影响着许多人的生活质量。它可发病于任何年龄,以全身弥漫性的疼痛和广泛压痛为主要特征,甚至在风湿科门诊中的占比高达15.17%。由于纤维肌痛的知晓率较低,患者首诊误诊率高达惊人的87%,这无疑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和痛苦。
梁东风教授深入解读了纤维肌痛的症状及其评估方式。纤维肌痛的症状不仅限于身体上的疼痛,还包括疲劳、无恢复性睡眠、认知障碍、抑郁和焦虑等。这些症状在普通人群中呈连续性分布,纤维肌痛往往处于这种生物-心理-社会不适症状连续体的末端。纤维肌痛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可以通过纤维肌痛症状量表(FS)来评估,这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于生元教授强调了纤维肌痛的诊治现状和挑战。我国在这方面的认识和诊治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更多的努力。一方面,应以“共病”为切入点,通过多学科协作让更多患者得到及时救治;另一方面,要加强公众科普教育,提高纤维肌痛的知晓率。当身体出现不明原因的慢性疼痛,伴有多种症状时,应警惕纤维肌痛的可能性并尽早诊治。
纤维肌痛的“共病”现象也引起了专家们的关注。高达27.3%的慢性腰痛、17.5%的脊柱关节炎等都与纤维肌痛存在共病现象。这增加了诊疗的复杂性,需要多个学科的专家共同协作。翁习生教授强调,通过关注纤维肌痛共病危险因素,推进快速识别,建立多学科积极干预方案,可以实现多重获益。
会议还了纤维肌痛的发病机制,研究证实中枢敏化是其主要发病机制。全新一代钙离子通道调节剂的出现为治疗纤维肌痛带来了新的希望。这种药物可以调控疼痛传导通路,抑制中枢敏化,有效改善纤维肌痛的疼痛症状。
纤维肌痛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疾病,但因其知晓率低、误诊率高,常常使患者陷入无尽的痛苦之中。希望通过这次高峰论坛和专家的深入解读,能让更多人了解纤维肌痛,让所有患者都能得到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重拾健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