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查房病例 心血管内科病历书写规范模板
心血管内科病历是记录患者心血管疾病诊疗过程的重要医疗文书,规范的病历书写对于疾病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至关重要。以下为心血管内科病历书写的规范模板及查房病例要点。
一、病历基本结构
1. 一般项目
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民族、职业、籍贯、现住址、入院日期、记录日期及病史陈述者等基本信息。需特别注意记录联系方式以便随访。
2. 主诉
简明扼要描述患者就诊的主要症状及持续时间,通常不超过20字。例如:"反复胸痛3个月,加重伴呼吸困难1周"或"劳累后胸闷、气促3年,加重1月余,下肢浮肿1天"。
3. 现病史
详细描述疾病发生、发展及演变过程,需包括:
示例:"患者3天前在劳累后出现胸痛,呈压榨性,位于心前区,持续约5分钟后自行缓解。胸痛程度较重,每次发作持续约3-5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可缓解。发作频率为每天2-3次,伴有出汗,无放射痛"。
4. 既往史
5. 个人史
包括吸烟(包/年)、饮酒(量/日)、饮食习惯、运动情况等心血管危险因素。例如:"吸烟20年,平均每天20支,未;少量饮酒,已戒酒5年"。
6. 家族史
重点记录直系亲属中早发冠心病(男性55<岁,女性[1][1[3][9][12223[9][12][19120[193[3][9][12<65岁)、高血压、糖尿病、猝死等病史9]。
二、体格检查记录规范
心血管专科体格检查需系统全面,特别注意以下要点:
. 生命体征
记录体温、脉搏(注意节律)、呼吸、血压(必要时测四肢血压)及体位]。
. 心血管专科检查
示例:"心尖搏动位于左腋前线第6肋间,搏动范围弥散。心前区与心尖部均有抬举性冲动,心尖部可触及舒张期震颤。心浊音界向两侧扩大。心率±/min,心律绝对不齐,心音强弱不等,心尖区闻及全收缩期粗糙Ⅳ级吹风性杂音向左腋下传导及局限性舒张中、晚期Ⅳ级隆隆样杂音"]。
. 相关系统检查
三、辅助检查记录要点
1. 心电图
描述基本心律、心率、PR间期、QRS波群、ST-T改变(抬高/压低、形态)、异常Q波等。动态变化更有诊断价值。
2. 心脏超声
记录各房室大小、室壁运动、瓣膜功能、射血分数等。
3. 实验室检查
重点记录心肌酶谱、BNP/NT-proBNP、血脂、血糖、肝肾功能、电解质等。
4. 冠脉造影
如已进行,需详细描述病变血管、狭窄程度、TIMI血流分级及处理方式。
四、诊断书写规范
心血管疾病诊断应尽可能完整,包括:
1. 病因诊断: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2. 病理生理诊断:如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3. 解剖诊断:如左前降支近段狭窄90%
4. 功能诊断:如Killip II级、心功能III级(NYHA)
示例诊断:
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Killip II级)
2. 高血压病3级 极高危组
3. 2型糖尿病
五、查房病程记录要点
1. 首次病程记录
需在患者入院8小时内完成(急危重患者3小时内),内容包括:
2. 日常病程记录
3. 抢救记录
抢救危重患者时应当即时记录,内容包括病情变化、抢救时间、措施、效果及参与人员等。
六、常见问题与注意事项
1. 专科体征描述不足:如忽略颈动脉杂音、右心衰体征、心音变化等
2. 术语不规范:避免使用"轻度胸痛"等模糊表述,应量化描述
3. 记录不及时:特别是危重患者病情变化及处理
4. 鉴别诊断不足:对不典型胸痛需考虑肺栓塞、主动脉夹层等
5. 治疗记录不完整:包括药物剂量调整、不良反应等
规范的病历书写不仅是医疗质量的体现,也是医患沟通、医疗纠纷处理的重要依据。心血管内科病历应突出专科特色,注重客观性、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和规范性六大要素。通过系统规范的病历记录,能够更好地指导临床决策,提高医疗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