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缺乏病防治三大认识误区待消除
在防治碘缺乏病的道路上,我国正面临着一项挑战部分民众对碘缺乏病的误解。今年的第19个防治碘缺乏病日,卫生部等13个部委在福建省莆田市共同呼吁公众正确理解碘缺乏病,消除公众的三个主要认识误区。
误区一:碘缺乏病只发生在农村,城市人无需担忧。这一观念早已深入人心,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早在上世纪的调查中,就有五个大城市的儿童碘营养状况低于标准水平,甲状腺肿大率超过正常范围。近年来的沿海城市调查也显示,上海地区的孕妇碘营养不足问题尤为突出。这证明,无论城乡,我们都应关注碘营养的摄入。
误区二:沿海居民因食用大量海产品而无需食用碘盐。实际上,尽管沿海居民以海鲜为主食,但他们的碘摄入主要来源于加碘食盐。研究显示,尽管海带、紫菜和海鱼等富含碘食物在沿海地区的食用频率和量看似很高,但在居民膳食中的占比却很低。如果没有加碘食盐,大部分居民的碘摄入量会低于推荐标准,面临碘缺乏的风险。保证加碘食盐的普及对沿海地区尤为重要。
误区三:甲状腺疾病患者的增多是因为食用碘盐。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体检的普及,甲状腺疾病的检出率确实有所提高。但这并不意味着发病率真的在上升。甲状腺疾病的发病原因复杂,包括遗传、自身免疫以及精神因素等。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增大、离婚率上升等因素导致的精神焦虑也可能是诱发甲亢的原因之一。我们不能简单地将甲状腺疾病的增多归咎于食用碘盐。
防治碘缺乏病需要公众的理解和支持。我们需要正确理解碘缺乏病,认识到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无论是沿海还是内陆,我们都有可能面临碘缺乏的风险。正常食用碘盐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但对于已经患有甲状腺疾病的人来说,应该遵循医生的建议,避免食用或少量食用富碘食物和药物。我们也要理性看待甲状腺疾病的增多,深入了解其真正的发病原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防治碘缺乏病,保障全民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