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蕖李渔 芙蕖李渔文言文
《芙蕖》这篇散文,由明末清初的文学家李渔所创作,收录在他的著作《闲情偶寄种植部》。李渔以他的细腻笔触,赋予了我们欣赏荷花的新视角,展现了他对芙蕖的深厚情感。他对芙蕖的描绘,不仅是对一种花卉的赞美,更是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追求。
在作者的笔下,芙蕖的美无处不在。无论是水中的“草芙蓉”,还是陆地上的“旱莲”,都有着独特的魅力。从“荷钱出水”到花开、花谢,每个阶段都有着不同的美丽。当风吹过时,芙蕖在风中摇曳生姿,如同翩翩起舞的舞者;无风时,则亭亭玉立,宛如一位优雅的女子。即使在花谢之后,结出的莲蓬也是美丽而独立的,与翠绿的荷叶相映成趣。除了视觉上的享受,芙蕖还给人以嗅觉上的享受。荷叶的清香和荷花的异馥,让人在炎热的夏季感受到一丝清凉。
除了观赏价值,芙蕖还有很高的实用价值。莲实和藕都是美味佳肴,让人品尝到自然的美味。而且,霜中的败叶还可以用来包裹物品。可以说,芙蕖“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这种既美观又实用的特点,让作者对芙蕖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这篇散文结构严谨,层次分明。作者运用优美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芙蕖的特点和魅力。通过与其他花卉的对比,突出了芙蕖花期长、用途广的特点。作者的情感也真挚地表达了对芙蕖的深切喜爱。
李渔认为芙蕖集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他在“四命”中以芙蕖为最,但因种种条件限制,只能种植少量,对此他深感遗憾。这篇散文与周敦颐的《爱莲说》一脉相承,但李渔更注重从实用角度赞美芙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的赞美不仅是对芙蕖的欣赏,更是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美好的体现。
《芙蕖》是一篇充满生动语言和丰富情感的散文。通过李渔的笔触,我们不仅能欣赏到芙蕖的美丽,还能感受到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这篇散文让我们重新审视生活中的美好,让我们更加珍惜和欣赏周围的美好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