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活动的调节说课稿

心脑血管 2025-07-27 19:15心脑血管疾病www.xinxueguanw.cn

心血管调节是生理学循环系统的核心内容,衔接前导知识(心肌电生理)与后续课程(休克病理生理)。重点阐述神经-体液-自身调节机制,培养学生分析血压波动案例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 掌握心交感/迷走神经的双重支配效应(正/负性变时、变力、变传导作用)
  • 理解减压反射的负反馈环路及临床意义
  • 区分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的受体作用差异
  • 2. 能力目标

  • 通过家兔动脉血压实验(夹闭颈总动脉/刺激减压神经)培养实验设计能力
  • 运用机制解释运动/失血时的血流重分配现象
  • 三、教学重难点

  • 重点:压力感受性反射的"60-180mmHg"工作范围及双向调节特性
  • 难点
  • 心肌β1受体-cAMP信号通路(心交感神经效应)
  • 血管平滑肌α/β2受体分布差异导致的收缩/舒张效应
  • 四、教学方法

    1. 案例导入:以体位性低血压现象引出减压反射

    2. 动态图示:展示窦弓反射弧与神经递质释放过程

    3. 对比表格:心交感与迷走神经的起源、递质、受体及效应对比

    五、课程思政

    结合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如卡托普利)的研发历程,强调我国在心血管药物领域的创新贡献。

    Copyright@2015-2025 www.xinxueguanw.cn 心血管健康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