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致死率与高致残率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每年导致约1860万人死亡,占全球总死亡人数的33%。在中国,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疾病,占城乡居民死因构成的48.98%和47.35%。
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等急性致死率高,幸存者常遗留偏瘫、失语、认知障碍等严重后遗症,致残率超过75%。
2. 对生活质量的严重影响
患者可能出现胸痛、呼吸困难、心力衰竭等症状,导致活动能力显著下降。
脑卒中后遗症(如偏瘫、吞咽困难)使患者丧失自理能力,需长期依赖他人照料。
3. 经济与社会负担
心血管疾病治疗费用高昂,中国每年直接医疗费用超过1300亿元,占医疗总费用的22%。
长期康复和护理需求给家庭带来沉重经济压力,同时导致劳动力损失。
4. 年轻化趋势与防控挑战
中国心血管病患者约3.3亿,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发病率持续上升。
首次发病年龄下降,20-39岁人群患病/高风险比例达44.3%,与不良生活方式(如高盐饮食、吸烟、缺乏运动)密切相关。
5. 全球性健康威胁
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承担了75%以上的心血管疾病死亡负担。
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肥胖)控制不足加剧疾病蔓延。
心血管疾病因其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及多重社会影响,被列为中国和全球公共卫生的首要挑战之一。通过健康生活方式(如限酒、合理饮食、规律运动)和早期干预危险因素(如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可有效降低发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