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晨练有讲究 6个方面要很注意
自古以来,有一句俗语流传甚广:“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对于老年人而言,早晨的时光更是显得尤为珍贵。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睡眠时间相对减少,往往天未亮便已醒来。晨练成为了众多老年人锻炼身体、追求健康的重要选择。但在晨练的过程中,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晨练不宜过早。日出之前,光线不明,气温较低,老年人在此环境下锻炼,容易摔倒或受凉,从而诱发一系列疾病。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季和初春时节,更需等待太阳升起,注意保暖。
老年人的晨练要适度。晨起后,应避免剧烈运动和长时间运动。太极拳、慢跑、气功、徒手操等柔和、缓慢的活动更适合老年人。活动强度应以略有心跳加快、略有气急感为度,避免过度运动。
晨练时切忌在雾中运动。雾天空气中的废气不易消散,污染严重。雾中锻炼,会吸入大量有害物质,可能引发各种疾病。
晨练不宜空腹。空腹锻炼容易引起低血糖,可能导致头晕、目眩甚至昏厥。建议老年人在晨练前适量进食,休息片刻再运动。
参考晨练指数进行运动也是很好的选择。晨练指数根据气象条件的变化而综合评定,分为五个级别。老年人在进行晨练活动时,可以根据晨练指数的级别来选择是否出门运动,以及运动量的大小。
最重要的是,晨练前应先吃些食物。有些老年人习惯先晨练再吃饭,这是不科学的。晨练前,应适当吃些食物,尤其是患有慢性病的老人。因为经过一夜的消化吸收,身体处于低代谢阶段,如果不提前补充能量,很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也不要吃得过饱,以免影响运动时身体的血液供应。
对于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在晨练前根据医嘱或药品说明正确使用药物。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和高血压的患者,最好在晨练前服用降血压的药物。只有注意这些方面,才能更好地享受晨练带来的健康与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