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系统急症肺栓塞

高血压 2025-07-17 18:46高血压治疗www.xinxueguanw.cn

肺栓塞(PE)是由于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及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和右心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是心血管系统的危急重症之一。根据资料,未经治疗的肺栓塞病死率高达30%以上,且危险程度随栓塞面积增加而显著上升。下面将从定义分类、病理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策略等方面全面介绍这一急症。

肺栓塞的定义与分类

肺栓塞是指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导致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的一组疾病。根据栓子性质可分为多种类型:最常见的是肺血栓栓塞(PTE),约占所有肺栓塞的90%;其他还包括脂肪栓塞、肿瘤栓塞、羊水栓塞和空气栓塞等。

从临床严重程度角度,急性肺栓塞可分为三类:

  • 高危(大面积)肺栓塞:伴有持续性低血压或休克,30天全因病死率高达6%-7%
  • 中危(次大面积)肺栓塞:无低血压但存在右心功能不全或心肌损伤标志物升高
  • 低危(非大面积)肺栓塞:血流动力学稳定,无右心功能不全表现
  • 病理生理机制与危险因素

    肺栓塞的核心病理生理改变是肺动脉血流受阻,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

    1. 机械阻塞效应:栓子直接阻塞肺动脉,增加肺动脉压和右心后负荷

    2. 神经体液反应:栓塞区域释放血管活性物质,导致肺动脉收缩

    3. 通气/血流比例失调:肺组织有通气但无血流灌注,造成无效腔通气

    4. 右心功能障碍:急性右心压力负荷增加可导致右心扩大和功能不全

    肺栓塞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静脉血流淤滞、血管内皮损伤和高凝状态(Virchow三联征)。具体包括:

  • 长期卧床或制动(如长途旅行、手术后)
  • 创伤或大手术(特别是骨科手术)
  • 恶性肿瘤(尤其是癌、肺癌等)
  • 妊娠及产褥期
  • 口服避孕药或激素替代治疗
  • 遗传性易栓症(如抗凝血酶缺乏、蛋白C/S缺乏等)
  • 临床表现与症状识别

    肺栓塞的临床表现多样且缺乏特异性,从无症状到猝死均可发生。典型的"三联征"(呼吸困难、胸痛、咯血)仅见于不足30%的患者,大多数患者仅表现为其中一种症状。

    常见症状

  • 呼吸困难:最常见症状(约占80%),多为突发、活动后加重
  • 胸痛:胸膜炎样疼痛(呼吸相关)或心绞痛样疼痛(胸骨后压榨感)
  • 咯血:通常量少,提示肺梗死可能
  • 晕厥:提示大面积栓塞导致心输出量骤降
  • 咳嗽:多为干咳,可能因肺梗死或刺激胸膜引起
  • 体格检查发现

  • 呼吸频率增快(>20次/分)
  • 心动过速
  • 颈静脉怒张(右心衰竭表现)
  • 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
  • 下肢不对称性肿胀(提示深静脉血栓来源)
  • 诊断方法与评估流程

    肺栓塞的诊断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证据进行综合判断。2025年指南对诊断体系进行了重要更新,特别是D-二聚体标准的重构与临床评估模型的优化。

    初步评估与危险分层

    1. 临床可能性评估:推荐使用YEARS模型(评估深静脉血栓症状、咯血、肺栓塞是否为最可能诊断),结合D-二聚体检测,可减少不必要的CT肺动脉造影(CTPA)

    2. D-二聚体检测

  • 年龄>50岁者使用年龄校正临界值(年龄×0.01mg/L)
  • 不推荐用于肿瘤患者的肺栓塞诊断
  • 3. 血气分析:典型表现为低氧血症、低碳酸血症和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增大

    确诊检查

  • CT肺动脉造影(CTPA):目前首选的无创检查,可直观显示肺动脉内充盈缺损
  • 肺通气/灌注扫描(V/Q扫描):适用于对造影剂过敏或肾功能不全患者
  • 肺动脉造影:诊断金标准,但因有创性通常保留给诊断困难病例
  • 辅助检查

  • 心电图:常见窦性心动过速,典型表现为SⅠQⅢTⅢ(Ⅰ导联S波加深,Ⅲ导联出现Q波和T波倒置)和aVR导联R波增高
  • 超声心动图:可发现右心扩大、室间隔矛盾运动等右心负荷过重表现
  • 下肢静脉超声:明确栓子来源,约70%肺栓塞患者的血栓来源于下肢深静脉
  • 治疗策略与管理要点

    肺栓塞的治疗需根据危险分层采取个体化策略,主要目标是恢复肺血流灌注、预防血栓扩展和复发。

    一般处理与支持治疗

  • 氧疗:维持SpO2>90%
  • 血流动力学支持:对低血压或休克患者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 镇痛:对胸痛患者适当使用镇痛药物
  • 避免移动:确诊前尽量减少患者移动,防止栓子脱落
  • 特异性治疗

    1. 抗凝治疗

  • 急性期首选低分子肝素或普通肝素
  • 过渡到口服抗凝药(如华法林或直接口服抗凝药DOACs)
  • 疗程通常3-6个月,部分高危患者需长期甚至终身抗凝
  • 2. 溶栓治疗

  • 适应症:高危肺栓塞伴休克或低血压;部分中高危患者
  • 常用药物:尿激酶(首次剂量0U/kg)、阿替普酶等
  • 时间窗:症状出现后14天内效果最佳
  • 3. 介入与手术治疗

  • 导管定向溶栓或血栓抽吸:适用于有溶栓禁忌或溶栓失败的高危患者
  •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适用于抗凝禁忌或抗凝期间仍复发血栓的患者
  • 肺动脉血栓切除术:保留给高危患者且其他治疗无效时
  • 预后与随访管理

    肺栓塞的预后差异较大,取决于栓塞范围、基础疾病和治疗的及时性。高危患者7天全因病死率约3%,30天病死率达6%-7%。出院后管理要点包括:

    1. 长期抗凝监测

  • 华法林需定期监测INR(目标2-3)
  • DOACs需评估肾功能和出血风险
  • 注意药物与食物、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 2. 复发预防

  • 识别和管理持续危险因素(如恶性肿瘤、易栓症)
  • 机械预防(弹力袜)联合药物预防对高危患者尤为重要
  • 避免长时间制动,长途旅行时注意活动下肢
  • 3. 并发症监测

  •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发生率约0.1-9.1%,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
  • 右心功能不全:需定期心超评估
  • 出血并发症:特别是老年和肾功能不全患者
  • 肺栓塞是一种潜在的致命性疾病,但通过早期识别、规范治疗和长期管理,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临床医生需保持高度警惕,特别是对于不明原因呼吸困难或胸痛患者,应及时评估肺栓塞可能性,避免漏诊和误诊。

    上一篇:分布在心血管内的上皮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www.xinxueguanw.cn 心血管健康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