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血运重建术 心肌血管重建术

高血压 2025-07-18 10:56高血压治疗www.xinxueguanw.cn

心血管血运重建术和心肌血管重建术是现代心脏病学中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等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技术手段。这些技术通过不同方式恢复心肌血液供应,改善心脏功能,挽救患者生命。以下将从基本概念、技术方法、适应症与禁忌症、进展等方面进行全面介绍。

基本概念与原理

血运重建,顾名思义就是重新恢复血管里的血液供应,当冠脉血管发生狭窄或闭塞时,会引起心脏供血减少,导致心肌缺血。临床上对于这种情况的治疗往往采取"血运重建"手段,即通过"介入"或"搭桥"等方法重建血管、恢复血供,以减少冠心病发作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人体正常代谢非常依赖于血管的血液运送。心脏作为中心泵,将富含养分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组织器官,在组织器官代谢后又带着代谢废物到肝脏,带着缺氧的血液到肺脏进行氧气和成分交换。这个循环一旦因动脉供血或静脉回流受阻,就会出现相应缺血或回流障碍疾病。维持血运畅通非常重要,而血运重建就是把血运开通恢复的工作。

主要技术方法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目前最常用的血运重建方法,主要包括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和支架植入术。医生通过导管将球囊送至狭窄部位,膨胀球囊扩张血管,必要时植入支架维持血管通畅。这种方法创伤小,恢复快,效果明显。

延安市人民医院采用睿心造影FFR和IMR技术为冠脉介入手术精准"导航",利用"AI图像处理和计算流体力学"技术,通过功能学评估确定罪犯血管,实现了精准治疗。研究表明,FFR指导的血运重建被公认为冠脉病变功能学评价的"金指标"。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

冠状动脉搭桥术是传统的血运重建方法,外科医生使用患者自身血管(如乳内动脉、大隐静脉)或人造血管,搭建新的血流通路,绕过狭窄或阻塞的冠状动脉。乳内动脉桥10年通畅率超过90%,远优于支架。

对于多支血管病变患者,杂交手术(前降支搭桥配合其他血管支架)能兼顾疗效和微创。年龄也是考量因素,65[<岁患者更倾向搭桥,因其远期获益更大19]。

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LMR)

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是为克服当前缺血性心脏病治疗局限而产生的再血管化技术,有心外膜照射法和心内膜照射法两种方式。其原理源于爬行类动物的心脏供血方式,通过激光在心肌制造微小通道,使左心室血液直接灌注心肌。

LMR适于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冠状动脉细小或多段狭窄、整支冠脉闭塞等特殊情况,尤其是基础心功能较差、不宜PTCA或CABG的老年患者。

其他技术

药物涂层球囊为支架再狭窄提供新选择,避免额外金属层堆积。心脏移植则适用于冠心病严重并发心力衰竭的患者,用健康捐赠心脏替代病态心脏。

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血运重建主要适用于: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现罪犯病变血运重建
  • 经积极治疗后顽固性心绞痛仍不能满意控制者
  • 证明缺血的心肌中存在有活动心肌
  • 冠状动脉严重狭窄(通常>70%)导致心肌缺血的患者
  • 多支血管病变或左主干病变患者
  • 禁忌症

    血运重建不适用于:

  • 冠脉严重的弥漫性病变、钙化,解剖结构难以进行血运重建
  • 合并严重的全身多器官疾病(如重度心衰、肿瘤、感染等)
  • 左室射血分数小于15%的患者
  • 冠心病可能性较低的LVEF降低患者
  • 临床决策与评估流程

    缺血性心肌病血运重建需要全面评估,2025年《缺血性心肌病血运重建专家共识》提供了明确指导:

    评估内容

  • 超声心动图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
  • 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明确病变性质、程度和部位
  • 心肌活性检查(PET/CT、SPECT等)判断存活心肌
  • SYNTAX评分评估病变复杂程度
  • 治疗决策

  • 外科风险可接受者首选CABG,尤其多支病变/左主干病变/糖尿病患者
  • 单支病变(尤其非前降支)可考虑PCI
  • 外科风险过高者需权衡PCI获益与风险
  • 晚期心衰患者需评估血运重建与心衰治疗的利弊
  • 术后管理与预后

    无论采取何种血运重建方式,术后管理都至关重要:

    药物治疗

  • 抗血小板治疗预防血栓形成
  • 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危险因素
  • β受体阻滞剂、ACEI等改善心脏重构
  • 生活方式干预

  • 限酒
  • 低脂低盐饮食
  • 适量运动
  • 控制体重
  • 随访监测

  • 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脏超声等
  • 监测支架或桥血管通畅情况
  •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研究表明,规范的药物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降低心血管风险,提高生活质量。而无论支架或搭桥,都不代表冠心病治愈,患者仍需长期服药控制高危因素。

    技术前沿与发展趋势

    心血管血运重建技术仍在不断发展创新:

    精准介入治疗

    FFR(血流储备分数)和IMR(微循环阻力指数)技术指导下的冠心病介入治疗,利用AI图像处理和计算流体力学,实现从解剖学到功能学评价的转变。

    微创化趋势

    搭桥手术创伤越来越小,术后恢复加快。介入器材不断改进,药物涂层球囊、生物可吸收支架等新技术涌现。

    综合治疗策略

    强调血运重建与药物治疗、危险因素控制的结合。心脏团队协作模式,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未来,血运重建技术将更加精准、微创、个性化,为心血管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治疗选择。

    上一篇:心血管哪个堵塞最危险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www.xinxueguanw.cn 心血管健康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