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造太阳首次放电
中国环流器二号M与聚变研究的新里程碑
2020年12月4日,一个重大的科技里程碑在成都诞生。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人造太阳装置中国环流器二号M(HL-2M)成功实现首次放电。这一装置的等离子体温度高达太阳芯部温度的近十倍,约1.5亿摄氏度,炽热的能量源犹如一颗璀璨的星辰。
HL-2M的成功放电并非偶然,它凝聚了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的众多专家与工程师们的心血与智慧。这一装置的诞生标志着我国在大型托卡马克装置的设计、建造及运行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展现了我国在磁约束聚变领域的领先实力。
而在合肥,EAST装置的成就同样令人瞩目。2025年1月20日,EAST装置成功实现1亿摄氏度等离子体持续运行1066秒,刷新了托卡马克装置高约束模运行的世界纪录。这一成果较之前的纪录提升了1.5倍,不仅体现了我国在磁约束聚变技术上的深厚实力,更为未来聚变堆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的技术支持。
合肥科学岛的BEST聚变装置也在不久前取得了重大进展。在2025年5月1日,该装置提前两个月完成总装,首次实现了聚变能发电。采用直径12米的环形真空室构件约束等离子体,这一技术突破为未来聚变能的应用开启了新的篇章。
中国的磁约束聚变研究已经形成了HT-7、EAST、HL-2M以及BEST等装置的布局。这些成就的背后,是我国的科研人员在D型双层真空室设计、硼化冷却水中子屏蔽、超导磁体约束等关键技术上的不懈努力。这些技术的突破,不仅使我国成为国际磁约束聚变研究的领先者,更为未来商业聚变示范电站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今,中国在稳态高参数等离子体运行方面的成就已令世界瞩目,一系列的技术突破与成果,正带领我们走向一个崭新的能源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