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进补体健如虎(解码二十四节气)
立冬之际,古老节气的浪漫与养生之道
随着秋季丰收的喜悦渐渐消散,立冬的寒风轻轻袭来,带来了冬季的第一个节气立冬。公历的11月7至8日,我们迎来了这个充满浪漫与传承的时刻。据《礼记月令》记载,立冬有三候:水面开始结冰,土地出现冰冻,海边出现了与野鸡羽毛颜色相近的蛤蜊。这种大自然的循环与生命的流转,被古人赋予了浪漫的想象。
在古老的文化中,《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提到:“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立冬之际,草木凋零,动物冬眠,粮食入仓。民间有俗语道:“霜降腌白菜,立冬不使牛。”秋收结束,农事稍歇,人们欢欢喜喜地迎接冬季的来临,为过冬做着各种准备。
值得一提的是,从立冬到第二年的立春,这段时间气温低,最适合酿造黄酒。在浙江绍兴,老酒的制作是一门古老的艺术。经过浸米、蒸饭、落缸等复杂步骤后,最关键的是由经验丰富的“酒头脑”掌控的开耙环节。他们将酒醪置于陶土坛中,经过后发酵,静待着立春的开榨。这些酿酒大师是酒厂中的灵魂人物,他们的技艺和直觉决定着酒的品质和口感。
立冬日,人们以丰盛的食物进补,称之为“补冬”。俗语说:“立冬补冬,补嘴空。”人们食用驱寒食物来补充热量、充实元气。各地有着独特的饮食习惯,如北京的荞面、潮汕的甘蔗、汕头的炒香饭等。南京则有立冬吃生葱的习俗,以驱湿冷天气中的湿气。
除了食补,清洁身体也是立冬的重要习俗之一。由于冬季条件限制,疥虫等容易繁殖引起皮肤病。立冬日清洁身体、保持皮肤健康的“扫疥”习俗就显得尤为重要。人们用菊花、金银花等煎汤沐浴,以维护皮肤健康。
立冬奏响了冬的序曲。从春耕到夏耘,再到秋收冬藏,我们顺应天时的智慧随着节气习俗传承不息。在这个时节,人们备办过冬衣物,以美食滋补身体,迎接寒冬的考验。这不仅是对自然的尊重,也是对生活的热爱和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