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手脚冰冷,都是「冷底」造成?中医:红白人参养生「合方」补
冬天来了,很多人都会发现自己的手脚变得冷冰冰的,仿佛自己是个“冰山美人”。很多人会认为这是体质偏寒的表现,认为需要大补特补来扭转体质。中医告诉我们,并非所有体质的人都适合大补特补。盲目进补可能会导致身体阳气过盛、火气上攻,甚至使体质更加虚弱。
许多人感觉手脚冰冷,并不一定意味着是真正的“冷底”体质。吴明珠中医师表示,这种情况可能是中医所说的“阳虚”,但也可能是肝郁气滞的“假冷底”体质。对于“假冷底”体质的人来说,如果没有适度疏肝理气、调理气血,而是盲目食用麻油鸡、姜母鸭等燥补食材或药材,就很容易造成阳气过盛、火气上攻,不仅无法改善手脚冰冷,还可能出现口疮、皮脂腺阻塞、失眠、便秘等症状。
中医将体质分为多种类型,对于手脚冰冷的人来说,体质的不同也会导致症状的不同。阳气衰弱的人可能表现为脾胃气虚、精神疲惫、面色萎黄等;寒气凝滞的人则可能出现寒凝血虚或寒凝血瘀等症状;阳气郁阻的人是因为体内阳气被阻遏,无法温透四肢;而湿热的人则表现为小便短赤、身重疲乏等。
对于四肢冰冷的人,中医师建议适度食用滋补良方高丽人参(即红参),但须注意平补(复方)调和。红参具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益智的效果。应该了解各种人参的主治宜忌和性味作用,避免盲目使用。感冒、感染发热、肝胆疾病、体表局部红肿热痛者和儿童等都应忌用人参。
手脚冰冷并不一定是“冷底”体质的表现,也可能是其他因素导致的。在进补之前,一定要了解自己的体质类型,选择合适的滋补方法。否则,盲目进补可能会适得其反,导致身体出现更多不适。在冬季保持身体健康,需要谨慎进补,同时也需要注重日常的保暖和锻炼。高丽人参的奥秘:合方平衡,补气双效
为何有些人狂补高丽人参却感觉效果甚微?这背后隐藏着中医药理的奥秘。高丽人参,又称红参,性味甘温,能大补元气,改善体虚。但单纯依赖高丽人参的滋补,未必符合中医药学的调和原理。
在千年中医智慧的熏陶下,中药多为复方,强调君臣佐使、阴阳调和,相辅相成才能收到实效。选择内含红、白人参等主补气的产品,并搭配滋润缓和的药材,如莲子、百合、红枣、蜂蜜等,透过合方共煮,能达到协调融合多方食材特性,稳气不燥热,减少身体负担,效果更佳。
例如,莲子能养心养神益气力;百合养阴润肺止咳,清心安神;蜂蜜能润肺止咳、滑肠通便;红枣补中益气,能缓和其他食材的特性。这些食材与高丽人参相结合,实现了“补气双元”与“合方平衡”的原则,让补气养生的作用更加完整。
对于冬季手脚冰冷的问题,中医也有独到的解决方法。除了食疗,还可以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来改善血液循环,摆脱四肢冰冷。劳宫穴、内关穴、涌泉穴等穴位的按摩,都能有效地促进血液循环,让身体温暖起来。
劳宫穴位于掌心,握拳时中指和无名指所着之中间;内关穴位于手腕横纹上方三指宽度的地方,即手腕上两筋之间;涌泉穴位于脚底板,第2、3趾骨间。这些穴位都是改善手脚冰冷的宝藏,经常按摩这些穴位,有助于增进血液循环,让身体保持温暖。
合方平衡、补气双效是中医养生的精髓。在冬季,可以通过食疗与穴位按摩相结合的方法,达到养生保暖的效果。选择符合合方平衡原则的高丽人参产品,按摩特定的穴位,让我们一起迈向健康养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