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特点
冠心病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急剧的、暂时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其核心临床特征包括:
1. 疼痛性质:
典型表现为胸骨后或心前区压迫感、紧缩感或沉重感,患者常描述为"胸口压大石"或"被勒紧"的感觉
疼痛强度中等,常伴有焦虑和恐惧感
2. 疼痛部位:
主要位于胸骨后或心前区
可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无名指和小指,也可达颈部、咽部或下颌部
3. 发作特点:
常由体力活动(如爬楼梯、快步走)、情绪激动、寒冷刺激、饱餐或吸烟诱发
疼痛通常持续3-5分钟,很少超过15分钟
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可在1-3分钟内缓解
4. 伴随症状:
可能伴有呼吸困难、心悸、出汗、恶心、呕吐等症状
自主神经反应如面色苍白、冷汗等
5. 不典型表现:
约20%-30%患者(尤其女性、老年人或糖尿病患者)可能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上腹痛、牙痛或咽部紧缩感
部分糖尿病患者因神经病变可能无明显疼痛,仅通过心电图发现心肌缺血
二、冠心病心绞痛的心电图特征
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通常有以下特征性改变:
1. ST段改变:
典型表现为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0.1mV
变异型心绞痛可出现ST段抬高
2. T波改变:
可表现为T波低平、倒置或高耸
心内膜下缺血时T波高耸,心外膜下缺血时T波倒置
3. 其他改变:
可能出现U波倒置
可伴发心律失常如室性早搏、房室传导阻滞等
需要注意的是,部分患者在不发作时心电图可能正常,需结合动态心电图或负荷试验检查。
三、冠心病心绞痛的ICD-10编码
冠心病心绞痛在ICD-10分类系统中的编码要点如下:
1. 整体分类框架:
冠心病在ICD-10中分类于I20-I25"缺血性心脏病"
心绞痛编码范围为I20.-
2. 具体分型编码:
不稳定型心绞痛:I20.0(包括静息型、增强型、劳力再次型、劳力恶化型)
稳定劳力型心绞痛:I20.8
冠状动脉慢流综合征:I20.8
变异型心绞痛:I20.1
未特指的心绞痛:I20.9(一般不作为主要诊断填报)
3. 慢性稳定性心绞痛:
标准住院路径中使用的编码为I20.806
4. 编码注意事项:
临床应尽可能明确具体分型,避免使用未特指编码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一般不作为主要诊断
急性冠脉综合征(I24.9)仅在无法确定急性心肌梗死或不稳定型心绞痛时才允许使用
四、冠心病的现代分类
根据临床表现和病理生理特点,冠心病主要分为两大类:
1. 急性冠脉综合征:
不稳定型心绞痛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猝死
2. 慢性冠脉疾病:
稳定型心绞痛
缺血性心肌病
隐匿型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变异型心绞痛
微血管病变
传统的WHO五型分类法(隐匿型、心绞痛型、心肌梗死型、缺血性心肌病型、猝死型)仍有一定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