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药古法,有多少被我们忽略了?
《伤寒论》中的药物煎煮方法极为重要,其独特的煎药技术除了常见的先煎、后下、烊化、对服之外,还有一些特殊的煎药方法。这些特殊的煎药方法在中医师处方时常常被忽略,但却关乎中医汤剂疗效的发挥。
加酒同煎法是一种独特的煎药方式。例如炙甘草汤,原方要求以清酒和水同煎。借酒行气血、通经络、和阴阳,助行药势、宣痹通阳。在补阴剂或气血双补剂中加入酒,能通行药性,达到补而不滞的效果。对于治疗气虚血少、脉结代、心动悸的炙甘草汤,加入清酒不仅能增强通心阳、推动血行之作用,还能使诸养阴药滋腻之性得清酒而消除。酒还是一种很好的溶媒,能最大限度地溶出方剂中的有效成分。
加蜜同煎法也是伤寒论中一种特殊的煎药方法。例如陷胸丸,以蜜和水煎服。蜜在方中主要有四个目的:缓和峻烈药性,变为缓攻;中和药效,顾护胃气;甘润缓急,辅佐主药发挥作用;甘以矫味。蜜还具有清热、补中、解毒、润燥、止痛等功效,和百药与甘草同功。
《伤寒论》中还有一些特殊的煎药方法,如米熟则汤成、麻沸汤渍服、去滓重煎法和先煎去上沫等。这些特殊的煎法旨在取稼穑之品粳米的甘平之性,补养脾胃、顾护脾肺之阴等。从医师处方到药房调剂,这些特殊煎法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忽略现象。
近年来,笔者通过多方调查,发现这些特殊煎法的摒弃现象十分严重。药房、药店的调剂人员对特殊煎法知之甚少,甚至不知所云。大多数中医师在处方时也没有对方中的特殊药材进行“脚注”、告知特殊煎煮方法。
这些特殊的煎煮方法不仅是仲景用药的一部分,更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摒弃这些特殊煎煮法,不仅会影响药效的发挥,也会使得中医药的精髓丧失。我们应该重视并传承这些特殊的煎煮方法,让它们在现代中医临床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也希望中医师在处方时能够认真考虑药物的煎煮方法,以确保药效的发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编辑推荐:煎药的奥秘“三三三制”详解
煎药,这一看似简单的中药炮制过程,实则蕴藏着深厚的医药文化与科技智慧。这一过程必须遵循严谨的“三三三制”原则,确保药效的最大发挥,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煎药的奥秘世界,“三三三制”的精髓。
所谓“三三三制”,是煎药过程中的三大要素,每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把控。首先是药材的处理,需要将其分为三类:易煎、中等、难煎。此为第一“三”。在煎药过程中,火候的掌握至关重要。火候的大小、时间长短直接影响药效的释放,因此需将火候也分为文火、中火、武火三类,这是第二个“三”。煎煮的次数也是关键环节。煎煮次数过少,药效无法充分释放;次数过多,则可能破坏药效成分。通常,我们会选择煎煮两到三次,以最大程度地提取药效成分,此为第三个“三”。
每一个“三”背后都有着深厚的医药知识和实践经验。在药材处理上,药师需熟知各种药材的性质,才能准确分类,确保药效的发挥。在火候的把控上,需要药师具备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感知能力。而在煎煮次数的选择上,也需要根据药材的性质和病情的需要进行灵活调整。
煎药的过程虽然看似繁琐,但每一步都是对药效的精细把控。只有严格遵守“三三三制”,才能确保药效的最大发挥,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让我们共同珍视这一传统技艺,传承并发扬光大。
在今天这个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让我们不忘初心,继续深入研究煎药技术,发掘更多有效的治疗方法,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让我们一起努力,让古老的医药文化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