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称部分城市假洋酒比例过半
近期,自来水“消毒”、橡皮锤“封口”、电吹风“烘干”等简单工具竟然被用于制造价格高昂的洋酒,并在酒吧、KTV等所高价销售。这一令人震惊的现象引发了广泛关注。
经过深入调查,我们发现这些所谓的洋酒其实是一条隐秘的假洋酒产业链的产品。在上海等一些城市的娱乐消费场所,一些人从KTV经营者及专门收购酒瓶的人手中购买空酒瓶,然后使用从安徽等地购进的低价原料,进行勾兑制造假洋酒。这些假洋酒的价格在不同的地点差价高达三倍。
在一家被警方查获的位于上海市嘉定区的制假窝点,当地人王富贵租赁仓库,购买制假原料、商标、机器设备,并招募人员分工协作,冒用多种注册商标的品牌洋酒,生产销售假洋酒。他承认,假冒洋酒的原料非常廉价,每吨只需8000元,而空酒瓶则从KTV经营者和专门收酒瓶的人那里购买,每个空瓶价格从10元到50元不等。制假设备如标贴和瓶盖则来自广东潮州,成本也非常低廉。
那么,这些假洋酒是如何生产的呢?据制假者供认,他们先将原料按比例勾兑后灌装。令人震惊的是,这些灌装过程大多在一个白色塑料桶内完成,然后通过泵直接打入酒瓶。至于瓶盖,像芝华士、皇家礼炮等高端洋酒的瓶盖,竟然是用橡皮锤简单敲上去的。商标的粘贴也十分粗糙,直接从一张印有商标的粘纸上撕下,直接贴在瓶子上。
知情人士透露,这些假洋酒最终进入酒吧等所后,价格便大幅飙升。在一些城市所,卖假洋酒已成为一种“公开的秘密”。更令人担忧的是,不少酒吧采用先上真酒再上假酒的隐蔽手段,让人难以分辨真假。
面对这一严峻问题,如何有效监管这一隐秘的假洋酒产业链亟待解决。部门应加强对所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行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消费者也应提高警惕,学会辨别真假洋酒,避免上当受骗。这一假洋酒产业链的存在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声誉和健康发展。各方应共同努力,彻底铲除这一毒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