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心衰和肺源性心脏病
基本概念
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由于支气管-肺组织、胸廓或肺血管病变引发肺动脉高压,进而导致右心室结构或功能改变的疾病。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临床以慢性肺心病为主,多由慢阻肺、支气管哮喘、肺纤维化等长期肺部疾病进展而来。
右心衰竭(右心衰)主要是右心室搏出功能障碍,表现为体循环淤血综合征。肺心病是导致右心衰的常见原因之一。
发病机制与病理生理
肺心病导致右心衰的主要机制包括:
1. 肺动脉高压:肺部疾病引起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升高,右心室需更大力量泵血,长期高负荷导致功能减退
2. 慢性缺氧:肺部疾病导致氧气交换障碍,心肌长期缺氧,收缩功能下降
3. 肺血管重塑: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促进肺血管结构改变,进一步增加肺循环阻力
4. 右心室代偿性肥厚:初期右心室通过肥厚代偿,但最终失代偿导致心衰
5. 血液回流障碍:肺部疾病影响肺血管功能,血液回流受阻,加重右心负荷
临床表现
肺心病的典型表现
右心衰的主要症状
1. 体循环淤血表现:
2. 消化系统症状:食欲不振、腹胀、恶心、呕吐
3. 肾脏症状:少尿、夜尿增多,可能出现蛋白尿
4. 呼吸困难:单纯右心衰时较轻,若合并左心衰则加重
诊断要点
肺心病的诊断标准
1. 病史:慢性肺部疾病史(如慢阻肺、哮喘等)
2. 临床表现:呼吸困难、乏力、右心衰竭体征
3. 辅助检查:
右心衰的诊断标准
1. 存在可能导致右心衰的病因(如肺心病)
2. 典型症状和体征(水肿、颈静脉怒张等)
3. 影像学检查显示右心结构和/或功能异常
4. 实验室检查:BNP/NT-proBNP升高
治疗原则
肺心病的治疗
1. 原发病治疗:控制肺部疾病(如慢阻肺、哮喘)
2. 改善缺氧:氧疗纠正低氧血症
3. 降低肺动脉压:使用血管扩张剂等药物
4. 心衰治疗:利尿剂减轻心脏负荷
右心衰的治疗
1. 一般治疗:低盐饮食、充足休息、避免劳累
2. 药物治疗:
3. 手术治疗:严重病例可能需要心脏移植
鉴别要点
肺心病与心衰的主要区别在于:
1. 病因:肺心病源于肺部疾病,心衰可由多种心脏疾病引起
2. 主要受累部位:肺心病主要影响右心,心衰可影响左心、右心或全心
3. 症状侧重:肺心病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主,心衰以循环系统症状为主
4. 检查重点:肺心病需评估肺部病变和肺动脉高压,心衰侧重心脏功能评估
值得注意的是,肺心病发展到失代偿期常导致右心衰,两者可同时存在。严重肺心病晚期可能出现全心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