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导致的肾硬化病

高血压 2025-07-23 10:09高血压治疗www.xinxueguanw.cn

高血压导致的肾硬化病(又称高血压肾硬化症)是长期高血压引起的肾脏结构和功能损害,分为良性小动脉肾硬化恶性小动脉肾硬化两种类型。以下是综合相关信息的详细说明: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1. 血管损伤

  • 长期高血压导致肾小动脉(如入球小动脉、小叶间动脉)玻璃样变、内膜增厚,管腔狭窄,引发肾脏缺血。
  • 肾小球内高压和高滤过状态进一步损伤肾小球基底膜,导致蛋白尿和肾小球硬化。
  • 2.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

  • 高血压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血管紧张素Ⅱ促进血管收缩和肾脏纤维化。
  • 3. 其他因素

  • 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及遗传易感性(如载脂蛋白L1基因变异)可能加速病情进展。
  • 二、临床表现

    1. 良性小动脉肾硬化

  • 早期症状:夜尿增多(肾小管浓缩功能受损)、微量蛋白尿。
  • 进展期:持续性蛋白尿(+~++)、轻度血尿,伴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如左心室肥厚、视网膜病变)。
  • 晚期:肾功能逐渐减退,少数进展至肾衰竭。
  • 2. 恶性小动脉肾硬化

  • 急性表现:舒张压≥130mmHg,伴头痛、视力模糊、体重骤减。
  • 肾脏损害:肉眼血尿、大量蛋白尿,肾功能急剧恶化,数周至数月内可进展至终末期肾病。
  • 其他并发症:高血压脑病、心力衰竭、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 三、诊断与检查

    1. 实验室检查

  • 尿常规:蛋白尿、血尿、管型尿。
  • 肾功能:血肌酐升高、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
  • 2. 影像学检查

  • 肾脏超声:肾脏缩小(晚期)、肾动脉狭窄。
  • 3. 病理检查

  • 良性:肾小动脉玻璃样变、肾小球缺血性皱缩。
  • 恶性:小动脉纤维素样坏死、洋葱皮样内膜增厚。
  • 四、治疗原则

    1. 控制血压

  • 目标值:一般患者<140/90mmHg,合并蛋白尿者<130/80mmHg。
  • 药物选择
  • 首选ACEI/ARB(如厄贝沙坦、卡托普利),兼具降压和减少蛋白尿作用。
  • 联合钙拮抗剂(如硝苯地平)或利尿剂(如氢氯噻嗪)。
  • 2. 保护肾功能

  • 生活方式干预:低盐(每日钠<5g)、低脂、优质蛋白饮食,限酒。
  • 药物辅助:金水宝胶囊、肾衰宁等中成药可能延缓肾功能恶化。
  • 3. 恶性高血压的紧急处理

  • 静脉降压药(如硝普钠)快速控制血压,后续过渡至口服三联疗法(血管扩张剂+β阻滞剂+利尿剂)。
  • 4. 终末期治疗

  • 肾功能衰竭需透析或肾移植。
  • 五、预后

  • 良性肾硬化:多数进展缓慢,良好血压控制可稳定肾功能。
  • 恶性肾硬化:预后差,需及时降压以避免多器官衰竭。
  • 关键提示

  • 高血压患者应定期监测尿常规和肾功能,尤其出现夜尿增多或水肿时需警惕早期肾损害。
  • - 恶性高血压属急症,需立即就医。

    Copyright@2015-2025 www.xinxueguanw.cn 心血管健康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