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护理风险涉及多个方面,需重点关注以下潜在问题,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改善患者预后:
一、急性心血管风险
1. 心绞痛发作
诱因:情绪激动、劳累、寒冷刺激、饱餐等。
风险:未及时处理可能进展为心肌梗死。
护理措施:指导患者随身携带硝酸甘油,发作时立即休息并舌下含服。
2. 心肌梗死
高危表现:持续胸痛>20分钟、伴冷汗、恶心呕吐。
护理措施:立即监测生命体征,吸氧,呼叫急救,避免患者自行活动。
3. 猝死风险
与恶性心律失常(如室颤)相关。
护理措施:教会家属心肺复苏(CPR),高危患者建议备AED。
二、药物相关风险
1. 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
风险:消化道出血、牙龈出血等。
护理措施:观察大便颜色(黑便提示出血),餐后服药。
2. 他汀类药物
风险:肝功能损害、肌肉酸痛(横纹肌溶解)。
护理措施:定期监测肝酶、肌酸激酶(CK)。
3. 硝酸酯类
风险:低血压、头痛。
护理措施:服药后平卧休息,避免突然起身。
三、生活方式管理风险
1. 运动不当
风险:过度运动诱发心绞痛,久卧导致血栓。
护理措施:制定个体化运动方案(如步行、太极拳),避免晨起空腹运动。
2. 饮食不当
风险:高盐、高脂饮食加重动脉硬化。
护理措施:低盐(<5g/天)、低胆固醇饮食,控制体重。
3. 便秘
风险:用力排便增加心脏负荷。
护理措施:增加膳食纤维,必要时使用缓泻剂。
四、心理与社会支持风险
1. 焦虑/抑郁
风险:负面情绪加重心肌缺血。
护理措施:心理疏导,鼓励参与康复小组。
2. 治疗依从性差
风险:自行停药或调整剂量。
护理措施:简化用药方案,家属监督提醒。
五、并发症风险
1. 心力衰竭
表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下肢水肿。
护理措施:限制每日饮水量(≤1500ml),记录出入量。
2. 心律失常
风险:房颤、室性早搏等。
护理措施:教会患者自测脉搏,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六、特殊人群风险
老年患者:合并多种慢性病,药物相互作用风险高。
糖尿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更常见,需加强监测。
总结
冠心病护理需个体化评估风险,通过健康教育、用药监督、生活方式干预及定期随访,最大限度降低不良发生。患者及家属的积极参与是管理的关键。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护理操作或急救措施,可随时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