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排查整治超时加班问题
一、重点整治对象
在当下社会,某些企业和行业的超时加班现象愈发严重,我们将整治的重点放在了以下两大对象上。
1. 重点行业企业:主要聚焦互联网(平台)企业及关联企业、技术密集型企业、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和服务业等超时加班问题频发的领域。这些企业因市场竞争激烈、追求利润最大化等原因,往往忽视员工的休息权益,导致超时加班现象普遍。
2. 典型违规行为:我们将目光锁定在每月延长工作时间超过法定规定上限(即超过三十六小时)、未保障员工每周至少休息一日的权利以及未足额支付加班费等问题上。这些行为严重侵犯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损害了劳动者的身心健康。
二、整治内容全面展开
针对上述重点对象及典型违规行为,我们将集中力量排查以下五类问题:
1. 工时和休息休假制度的制定及执行情况;
2. 特殊工时制度的合规性;
3. 加班安排是否经过工会协商;
4. 带薪年休假等法定休假的落实情况;
5. 加班费及未休年假工资支付情况。
我们将坚决打击一切违法违规行为,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三、执法案例警示
近年来,一些企业因违反相关法规被严厉处罚。以2022年通报的两起典型案例为例:
某文化公司因迫使14名员工每月加班超过法定上限,且未能保障员工的周休权利,被罚款7000元。另一家餐饮企业分公司也因同样的违规行为被顶格处罚17600元。这些案例警示其他企业,违法违规的行为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四、长效机制建设及现状
我们正在努力通过政务新媒体普及劳动法规,明确标准工时制的要求。要求企业建立民主程序制定的工时制度,并保留相关证据以备查验。对于违规企业,我们将采取“警告+罚款+限期整改”的组合措施进行惩处。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整治工作已经由阶段性行动转变为常态化监管,但隐形加班、碎片化休假等问题仍然较为突出。根据2025年的数据显示,北京三中院审理的劳动争议案件中,涉及休息休假权纠纷的占比高达43.2%。我们必须持续加大整治力度,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