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砒霜能治白血病 专家:个人勿私自购买使用
日前,一则关于香港大学成功研发出口服砷剂()治疗白血病的专利新闻,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这让许多白血病患者看到了新的希望,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关于其安全性的讨论。那么,这个令人惊奇的“”能否为白血病患者带来真正的福音呢?
在古老的医药宝典《本草纲目》中,被记录为一种具有剧毒的中药。它的毒性之猛烈,令人闻风丧胆,被我国列入了严格管理的36种毒性中药之一。正是这样一种令人恐惧的物质,却被科研人员转化为治疗血癌的良药,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
经过香港大学医学院及玛丽医院长达十年的努力,科研人员成功将研发成口服砷剂药物,用于治疗白血病。患者可以在家自行按照剂量服用,一般每天仅需服用两茶匙,疗程持续两年。
这种“以毒攻毒”的治疗方式,其实在我国古代已有应用。早在1972年,哈尔滨医科大学就开始研究的主要成分亚砷酸()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上海的一些科学家进一步揭示了亚砷酸注射液的作用机理,发现其能诱导肿瘤细胞走向程序化死亡之路。这一发现被誉为“在国际血液学上掀起了一场革命”。
通常白血病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其中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型)因其高复发率和高死亡率而被视为最凶险的一种。虽然临床上已使用维甲酸进行治疗且其完全缓解率较高,但一旦肿瘤细胞对维甲酸产生耐药性,就容易出现复发。这对患者来说是一大挑战。
参与新药研发的港大医学院内科学系血液肿瘤科讲座教授邝沃林介绍,香港玛丽医院内科学系早在上世纪50年代初就已使用口服砷剂治疗疾病。但由于其他新药物的出现,口服砷剂逐渐被取代并遗忘了近半个世纪。直到上世纪末,随着哈尔滨和上海的成功案例出现,口服砷剂的研究才重新被重视起来。研究小组经过一系列试验,成功研发出安全的口服砷剂,并应用于临床白血病治疗研究。这一成果为全球白血病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
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进步,口服砷剂为白血病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这一治疗方法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长期效果仍需进一步研究和观察。但无疑,这一突破性的进展为全球白血病患者带来了福音,也为未来的医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