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高血压概述
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是指在进行血液透析过程中或透析间期出现的高血压症状,发病率高达80-90%。根据发生时间可分为:
透析中高血压:透析前血压正常,透析中逐渐升高
透析间期高血压:透析前血压>140/90mmHg
主要发病机制包括:
水钠潴留和容量负荷过重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
交感神经系统兴奋
血管活性物质失衡
临床表现与危害
临床表现
部分患者无症状,仅表现为血压波动
常见症状:头痛、头晕、乏力、耳鸣、失眠等
严重者可出现神经症样群症状
主要危害
心血管系统:增加心脏负担,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是普通人群15倍
肾脏:加速残余肾功能恶化,导致蛋白尿
其他器官:视网膜病变、脑供血不足等
透析效果:可能导致透析不充分,影响生活质量
预防与控制措施
1. 生活方式干预
饮食管理:
每日盐摄入不超过5克,避免腌制食品
控制水分摄入:无尿者严格限水,有尿者每日入液量=前日尿量+500ml
低磷饮食:肉类焯水去磷,限制乳制品、坚果摄入
适量优质蛋白:每日1.2-1.5g/kg体重,优选鱼肉、蛋清
运动建议:
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快走、游泳)
透析时可做非穿刺侧肢体运动(如踩脚踏车)
2. 血压监测与管理
监测频率:透析前、中、后定期测量并记录
控制目标:
透析前<140/90mmHg
透析后<130/80mmHg
高龄患者可放宽至<160/90mmHg
起床注意事项:采用"三个半分钟"法(平躺→坐起→站立各半分钟)预防体位性低血压
治疗与护理要点
1. 药物治疗
常用药物:
ARB/ACEI类:透析前服用可抑制肾素激活
钙通道阻滞剂
β受体阻滞剂
注意事项:
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
注意药物副作用(如低钾、心动过缓)
2. 透析方案调整
优化超滤量和干体重设定
调整透析液成分(避免高钠、高钙)
每周一次血液透析滤过更好清除毒素
3. 并发症处理
高钾血症:立即口服降钾树脂15-30g
透析中低血压:采取头低脚高位,输注生理盐水
失衡综合征:表现为透析后血压升高,需调整透析方案
心理支持与健康教育
每日15分钟正念冥想可降低20-30%压力
参加病友互助小组,每月至少集体活动两次
家属应学习应急处理技能(如内瘘出血、低血糖识别)
建立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
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管理需要综合采取以下措施:
1. 严格控制水钠摄入,遵循个体化饮食原则
2. 规范用药,不可擅自调整治疗方案
3. 定期监测血压和靶器官功能
4. 调整优化透析方案
5. 加强心理支持和自我管理能力培养
通过系统化的健康管理,可有效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提高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